AURA 3D 魔鏡上市:開啟新世代臉部與頸部影像分析

  1. 首頁
  2. /
  3. 芮態觀點
  4. /
  5. 芮態新知
  6. /
  7. AURA 3D 魔鏡上市:開啟新世代臉部與頸部影像分析

AURA 歐若拉 3D 魔鏡正式上市,以新世代立體影像技術重新定義臉部與頸部的評估方式。
近期芮態團隊亦前往參加上市發表會,第一時間了解系統架構與臨床應用,並觀察其在醫療影像領域帶來的技術進展。

本次發表會展示多項核心特色,包括 99.9% 的 3D 成像精準度、13 台 HD 相機同步捕捉、18 組白光光源配置與 45 秒高速立體建模。

在臨床評估愈加重視客觀與一致性的現在,AURA 3D 系統帶來的影像穩定度與資料完整性,讓醫師能以更精準、更具依據的方式進行臉部分析,也為芮態在諮詢與治療規劃上的專業判斷提供更可靠的基礎。

立體影像進化:從數據到結構的完整呈現

AURA 3D 魔鏡透過多鏡頭、多光源組合建構 3D 模型,使臉部與頸部結構能以立體方式被理解。
相較傳統平面影像,3D 影像能更清楚呈現:

  • 下顎線角度與輪廓線條
  • 組織凹陷或膨出的位置
  • 臉部容積分布
  • 結構鬆弛方向
  • 對稱性與光影變化

13 相機 × 18 光源:提高細節解析度與影像一致性

系統採用 13 台高解析相機 配合 18 組白光 LED 光源,以多角度同步拍攝方式降低環境光干擾,使影像層次更明確、細節更穩定。

透過不同光源條件,可觀察:

  • 紋理與凹凸不平
  • 表層斑點與深層色素
  • 毛孔分布
  • 膚色均勻度與明暗變化
  • 泛紅與敏弱肌的微血管反應

多來源的影像資料,能更清楚理解自身皮膚狀態,也讓醫師在臨床判讀上有更完整的參考。

向量分析與容積差異:提供更清楚的改善方向

除了影像呈現,AURA 也提供立體化的分析工具,包括:

  • 容積差異分析:以立體方式顯示凹陷、膨出與組織流失。
  • 向量分析:可視覺化鬆弛的方向與拉提力道。

透過這些數據,醫師能更清楚掌握結構問題來源,提升治療策略的精準度。

45 秒高速建模:融入諮詢流程的輕量化操作

AURA 系統能在45 秒內完成拍攝與建模,不需頭套或下巴托即可進行,降低拍攝者負擔,也提升整體諮詢效率。

高速且一致的影像輸出,使其能自然融入首次諮詢流程,成為建立基準影像與後續比對的重要工具。

臨床應用價值:讓溝通更精準、判斷更清晰

透過立體模型與深度分析,AURA 為臨床帶來三項核心價值:

(一)提升醫療溝通的透明度

能直觀看到問題位置、深度與程度,減少認知落差。

(二)協助構建個人化治療策略

以立體資訊清楚呈現結構問題,使治療建議更精準、也更具有連貫性。

(三)改善前後差異的標準化比對

透過3D影像比較,使改善幅度更容易被理解,也能提升追蹤的可信度。

芮態觀點:影像不只是工具,更是臨床思維的一部分

AURA 3D 魔鏡的上市,代表立體影像逐漸成為臨床評估的基礎。

在更完整的影像資訊輔助下,醫師能從結構、容積與方向的角度理解臉部狀態,也能更清楚地與求診者建立共同期待。

對芮態而言,影像並非單純輔助工具,而是醫療判斷的重要依據。
AURA 3D 魔鏡所提供的立體數據、向量分析與容積差異圖,使醫師能以更精準的方式掌握結構問題,讓每一次評估都建立在更完整、可視化且一致的資料基礎上。

透過這些客觀數據讓醫師在進行輪廓分析、鬆弛方向判讀與治療選擇時,更能以科學資料支持臨床決策,提升評估的準確度與專業性。

其他文章

有任何意見嗎?